目前分類:跨領域的能力 (7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跨領域轉換工作的能力,多半靠自我培養,學校可是不會教的。

 

(2008)年一共有八十萬人失業,這是定義較廣泛的數字,大概有五十五萬人非自願性失業。所有的專家學者都說從未看過這麼壞的景氣,可怕的是曙光還不知何時才會出現?想靠投資來理財的人都跌了一大跤,想回頭靠本業好好賺保守錢時,又發現工作不保了!只好被迫找新的工作亦或是轉換跑道,這時,對不同環境適應力的好與不好,關係到自己是否能東山再起。

 

我選在這個時候寫這個主題,因為堅信:只要決定的方向是良善積極的,不管職場行徑怎麼迂迴曲折,最後一定能夠到達最初想去的地方。

dora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想像力是我的維他命,每天服用才能有元氣。在我的腦海中,文字所構成的世界是那麼活生生的,我清楚看到書中所有人物如何搬演他們的故事,我看著看著彷彿親身經歷。況且,我也常常以肉身去實踐種種角色,比如那些喝茶的午後,我想像自己是歐洲的貴族;我還記得自己那時鍾愛的灰色毛料外套,豎起領子,彷彿詩人般矜持。

 

六年級時酷愛一件紫色有著西班牙風格的襯衫,週六便服日,我常常穿著它去上學,配一條牛仔褲,覺得自己是隨時可以拔劍出鞘的女劍客。

 

高三時面對的升學壓力,並沒有讓我從自我的世界裏走出來,直到一次我和幾個愛看表演的同學去看了一場默劇,那是獨角戲,當他在台上以肢體呈現內心情緒之時,我深深受到了震撼!感覺之強烈竟讓我想衝上台與他一同演出!原來無聲也可以傳達心中的劇情,在那一刻我感受到藝術的奧妙了。

 

這個大震撼迫使我一定要去報考戲劇系,我那教國文的母親知道我瞞著她去報考,一時無法接受,直到放榜我竟真的考上,她更是不知該如何是好?因為我一直是個沉默寡言的孩子,也許除了我自己誰也看不出來我愛演戲。但是這無妨於我追求表演的熱情。在家人曉以大義之後,雖然沒唸成戲劇系,大一暑假我又考上了優劇團的演員,開始接受嚴格的體能訓練,但由於一在南一在北,實在無法兼顧劇團訓練和學校課業,我只好選擇放棄劇團專心學業。

 

大二選修電影理論時認識一位學姊,她鼓勵我去參加影劇系畢業公演的演員徵選,我看過劇本後非常喜歡那個角色,也幸運地被選上了,這齣戲叫做《朵拉的畫像》,也因此,我沿用朵拉當我的英文名字至今。人生的境遇真的很奇特,冥冥之中,我被導向了藝術之路,當時也以為自己就此找到人生方向。

dora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記得有一個夜晚,我坐在腳踏車的後座,就著月光和路燈地上有兩個人影斜斜地、緩緩地移動著,夜已深,跟著月亮騎向河堤公園,我們好似喝著啤酒聊著天,然後我好睏倦,但是聊著聊著我的倦意又褪去了,不知不覺天慢慢露出魚肚白,到底聊了些什麼,我已經記不得了。畫面又跳接到澎湖的堤岸,同樣是夜晚,波浪拍打著拍打著,天上的星星好清楚好多好多,我和一個同行的女孩聊著天,有時靜默著,就讓波濤說話,還有人好似在堤岸上睡著了,但我知道那不是真的。

 

我沒有談那場戀愛,那時覺得戀愛只是一種桎梏,也因為我正處於一場必定會結束的、莫名而來的戰局之中,我背著對方想要自由,因為我沒有勇氣喊停。

 

現在想起來,一起搭火車到宜蘭的那次過程,應該就算是一種終結吧,因為我剪了短髮,一直到我離開,老人家都以為我是男生,我也一直保持中性的態度與他相處,也許我催眠自己,這樣才不會遺憾吧,就想像自己是同性戀者吧,我對自己說。

 

戀愛經驗也提供自我轉換的能量,換跑道有點像換對象,每次都是一種假設,假設自己在這兒可以終老餘生,有時被告知離職因公司不需要你了,有時自願離職因為另有高就。經驗累積再累積,直到你沒有感覺,有一天你感覺遇到的人是對的,但不管時間或心境,距離初戀的那個對象已經很遠了。

 

dora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表演對我的啟發也是莫名又隨機的,小學時,阿姨和姨丈正在交往,他們是在合唱團相識的,不知為何,他們發現我也能進入合唱團接受訓練,我就懵懵懂懂考進兒童合唱團,一唱唱了六年,五、六年級進入合唱班,小學時代的我每一年都要上台表演。雖然常常上台,但在日常生活裏,我給大家的印象一直是個內向沉默的孩子,想到什麼習慣用筆寫下來,叫我說出來就沒那麼容易。

 

但是我對於五、六年級時密集訓練合唱的日子記憶猶新。我記得幾乎每個週末都得到校練唱,我家住在台中火車站附近,一個人背著包包去等公車,到學校練習的過程一晃眼就過了,只記得練習結束後常常是陽光燦爛的午後,我常常約一位細緻白皙的女同學去喝下午茶,到一家歷史悠久的西點店,點兩份派和飲料,兩個小學生對坐聊天,欣賞店內的油畫與古典音樂。

 

一種生活的情調是我最愛營造的元素,我常常把房間佈置成西餐廳,招待爸爸媽媽用餐。冬天的夜晚,我把一個艶紅色的圓形大椅墊當作寶座,在上面閱讀朱天心的《擊壤歌》,高中時迷上鍾曉陽的《停車暫借問》。我想,如果沒有閱讀這麼迷人的嗜好緊緊把我套牢,我可能會像熱氣球般飛走吧。

 

dora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由於母親是國文老師,早在小學時代就知道自己對文字很有感覺,幾乎也在那時就暗下決定,日後一定會從事文字工作,因此儘管成績不盡理想,好像也感受不到學業的壓力,每日快活地在文字的世界裏漫游,閱讀和寫作成為我每日必服的維他命。

 

直到上了高中,遇到各色各樣的同學,豐富的性格差異給我很大的刺激,我開始觀察哪些同學會唱歌,哪些愛表演,哪些很會耍寶,重要的是這些長處逗得大家很開心。高中三年,培養我觀察人際互動的能力。由單純的內心世界追索,進而走向表演之路的關鍵點也發生在高三。

 

我和班上對表演有興趣的同學們,逐漸地開始去認真地構思未來之路:我們要不要唸表演科系?那時談到表演,第一志願就是國立藝術學院(現更名為台北藝術大學),許多成績優秀的高中生捨棄高分可上的熱門科系不唸,屈身來唸這所草創沒多久的學校,就是為了追求藝術的薰陶。我們幾個人偷偷報了名,從中部跑到台北來考試。

 

現在想起來,覺得自己如此義無反顧地追尋當時看來不切實際的夢想,並不覺得後悔,反而慶幸當時真有先見之明。

dora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本身就是一個崇尚跨領域涉獵的人。找尋未知,開拓新知識,把未解難懂的儘量弄得簡明扼要,是我自小的喜好。

 

殊不知,這種習性造就我今天的孤拐性格。

 

我認為自己不擅人際溝通,卻對研究人的性格想法很有興趣。大學對新聞工作著迷,以為自己會踏入媒體工作到退休;但骨子裡對藝術的熱愛讓我無法自拔,命運的安排又讓我幻想自己可以當個藝術家;一路上的就業選擇,往往是「它」主導我而非我主導它。

dora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跨領域的能力》預計訪問1000人,請大家介紹合適人選,標準如下:

一、學校學的和工作內容不同

二、在職場中轉換過不同跑道,與學校學的或目前工作的內容不同

符合以上標準者,請您推薦給我!

dora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